第七百五十四章 承宗-《顽贼》
第(3/3)页
偏偏,这一仗死的人又太多,回去各旗都需调整,即使是对待宗亲最为残忍的黄台吉,也没办法再用杀戮这种最为有效的震慑手段了。
要让贵族们满意,万一压力太大,他得自己退,才是以退为进,千万不能被人逼着退。
所以他打算恢复八王议政,把自己重新放回舒适圈。
不凭威望战功,而利用政治手段,合理调动贵族们,才是他的优势。
只有这样,才能推进他接下来要做的三件事。
第一步,是回盛京,先糊弄一下老爸。
到宗庙告捷,让老汗知道,那个打入京中无恶不作,非常承宗的刘承宗仓惶出边,被我赶跑了。
丧事喜办固然滑稽,但有时也很有必要,至少能安抚人心,并让人看见一种更坏的可能——边外野战输了,万一这仗在边内打呢,那刘承宗还不把你们这帮人的庄园抢净?
虽然损失很大,你就说承宗走没走吧!
第二,是抹掉汉军、蒙古两军,尽数充入满洲八旗。
这是权宜之计,满洲人丁衰落,也顾不上主仆有别了。
刘承宗太能打,他必须提高歹青汉人和蒙古的地位,否则下次见仗,战场上脸对脸,汉人蒙古全部倒戈就麻烦了。
但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,因为歹青是封建贵族的奴隶庄园制国家,给奴隶提高了地位,那谁干活呢?
朝鲜。
第三步,是加紧对东北女直的人口掳掠,攻打朝鲜。
就在今年,办完第二件事,就得立刻提上日程攻打朝鲜,让其改悌为孝,至少要抢够吃到明年的饭,并从朝鲜抢几十万人过来。
这事比前两步都难。
难就难在这巨大的人口数量。
但不抢不行。
实际上,崇德皇帝对接下来的国势,要比多尔衮更加悲观。
多尔衮还寄望于阿济格带那两万军队回来安定局面,可是在黄台吉看来……阿济格能带一万人回来,就算走运。
刘承宗那家伙还在边外驻着,堵着阿济格出边的路,阿济格总不能撞碎山海关回来吧?
那关宁军……崇德皇帝突然想起了关宁军,不禁对多尔衮问道:“祖大寿的锦州军,可有异动?”
多尔衮心说坏了,皇上还是问起祖大寿了。
祖大寿何止是异动啊。
“禀圣汗,祖大寿……我师方追刘承宗出边,祖大寿即渡河东进,驻揽盘之正白旗丹达礼、守盖州之宁固塔、守岫岩之张习巴、守牛庄之傅代等,俱死。”
崇德皇帝的心情才刚好上半分,猛地一下又沉入谷底。
这几个都是牛录下派去捕捉逃人的甲兵头目,按理说遇大敌可走,眼下都被杀,显然是锦州军有备而来,进军极速,将他们包围,无法逃脱。
他急切问道:“那海州呢,海州驻扎的尚可喜、张存仁、曹光弼呢?”
多尔衮的脸色难看,非常担心黄台吉的情绪,道:“祖大寿兵来势大,飞扑辽阳,海州诸将力不能阻,只得乘船东退,却于兴京河段,受锦州军炮击。”
“所幸锦州军的炮不好,一位大将军、一位红夷炮先后炸膛,尚可喜等得以率军突围,海州遂为锦州军所得。”
“眼下郑亲王济尓哈朗已与智顺王等合军,逐走占据兴京之敌,正在祖陵灭火。”
黄台吉本来只是急切,听见济尓哈朗逐走占据兴京之敌这种好消息,脸上表情反而冷了。
他才刚想丧事喜办,到宗庙告捷,糊弄父亲在天之灵,济尓哈朗直接开始糊弄活人了。
那辽阳城早被刘承宗抢的抢、烧的烧,他出边时,辽阳城的火光,在虎皮驿就能看着,映红了半边天,那祖大寿怎么进城?
这不净放屁吗?
明明就是祖大寿到辽阳,发现这城不能要,自己走了。
尤其是,黄台吉发现自己也逐走刘承宗,似乎没啥立场责难济尓哈朗,让他更为憋闷。
好半天,崇德皇帝缓过一口气来,唉声叹气。
“海州为锦州军所得,将来就麻烦了……祖大寿啊祖大寿,朕是多想再见你一面,你个承宗!”
第(3/3)页